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柯达能否重生

 

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了,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柯达这家百年老店,只可惜此次聚焦靠的不是柯达相机。哎,柯达相机马上也要停产了,遥望不久的将来,当柯达最后一批胶卷也消失的时候,柯达和照相就彻底没有关系了。

通常来说,对于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什么问题都成了大问题,仿佛管理层做了几次头等舱都成了企业破产的主因,具体案例就是当年通用汽车管理层驱车开往华盛顿寻求救助。于是人们指责柯达缺乏创新,指责柯达管理层过于保守,指责柯达执行不力,指责柯达战略错误,于是人们说柯达管理层都是学化学出身,对科技一窍不通,于是人们拿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说事,所谓不自残就被残,不革自己的命就被革命。

在我看来,上述对焦其实有点抽象,有点模糊,难免给人跑焦的感觉。

柯达死因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柯达被两次科技革命给闪了小蛮腰。首先,柯达没有跟上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的转化的速度——数码相机全面取代传统胶片相机。在数字化时代,任何技术的重大变革都致使原有行业竞争格局巨变。对此,CRT时代的汤姆逊公司、功能性手机时代的诺基亚都深有体会。在这样的根本性变革下,能存活下来实属不易,如果能重塑过往辉煌,那么它一定是一家伟大的企业。汤姆逊死了,富士勉强活了下来,诺基亚活了下来,但能否重塑过往风采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一步慢、步步慢,这也算是IT行业的特点之一吧,柯达虽然慢了前几步,但毕竟还是在努力的跟,柯达曾经也想把自己塑造成一家中低端数码相机提供商。2005年时,柯达的数码相机市场占有率曾在美国排名第一。可是随后以苹果iphone手机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崛起,大范围取代低端数码相机,而在高端数码相机领域,佳能,尼康、索尼、甚至宾得等都牢牢霸占着各自的市场,柯达实在没有任何优势。柯达的悲剧就在这里,它比其它企业经历了更长时间的“一招鲜吃遍天”——它靠卖胶卷辉煌了近一个世纪,可是就在最近的10年里,它经历了两次不同行业技术的变革。

人们指责说,柯达的管理层缺乏远见,人们指责他们居住在罗切斯特,远离消费者,未能捕捉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观察家说,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改变,人们照相不在是为了打印,而是为了上传、为了分享、为了社交需要。其实,我更愿意把消费者的这种变化理解为是由企业的供给所创造的,即供给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于我自己来说,2000-2005年的时候,照相虽然变成了数码相机,但我还倾向于把照片打印出来保存。可是后来,有了网络相册,有了网盘,有了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有了twitter(新浪微博)有了智能手机,于是胶卷不需要了,打印不需要了,低端数码相机也不要了,柯达就申请破产重组了。

在我看来,柯达其实是行业巨变下的典型性死亡,这只背负着巨大“历史遗留成本”的骆驼远离胶片行业这口快速干涸的井口后,步履蹒跚的迈向“中低端数码相机”这一新的绿洲,可是真的到达之后,才发现这片绿洲原来只是海市蜃楼。当身上的最后血液(现金流)不在流转时,柯达终于倒下了。

大家都说柯达未能成功转型,可是当原有胶卷行业快速消亡的时候,柯达该往哪里转呢?往数码相机转吗?柯达尝试了,可是失败了。总是拿来作对比被当作正面典型的富士在数码相机领域也只能说是二三线品牌,其实不能算是成功。往医疗成像方向转吗?柯达不看好这块,已经把它的医疗成像部门卖了。往化妆品转吗?那是富士的路,何况现在情况不明,能否盈利,盈利多少都是问题。不管往哪里转,可以确定的是柯达很难再依靠某一技术就垄断整个市场,任何单一的业务和部门都很难支撑起柯达这只骆驼,瘦身是柯达的必经之路。柯达也一直在瘦身。03年至今,柯达已经关闭了13个工厂,130个实验室,裁员47000。

历史遗留成本

这只如今倒下的骆驼如果还要站起来,卸去身上的负重,即所谓的历史遗留成本就成为了必然。

柯达宣布破产重组时,为自己制定了四大重组目标:1.募集到足够的现金2.将其1100项非核心资产的知识产权货币化3.妥善合理的解决其历史遗留成本4.专注于其最有价值的业务。

什么是柯达的历史遗留成本呢?那就是它庞大的退休人员以及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和退休福利问题。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国的养老制度了。在美国,养老体系是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的多层次养老体系。基础是政府强制执行基本全覆盖的社保计划,这个能保证你不至于老无所依居无定所露宿街头行乞。如果你想退休后再过的好一点的话,工作时候你还可以和企业签订养老协议。员工和企业签订的协议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收益型计划(defined-benefit),一种是固定供款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退休后,如果你还想过的更好的话,工作时候你还可以申请一个个人自行管理的个人退休金账户(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s),联邦政府会对这个账户实行税收优惠,个人每年存往里面的资金有一个上限,持续存款,收益非常可观。

柯达和企业员工之间签订的协议主要是固定收益型计划(defined-benefit),按照该协议,雇主待员工退休后,每月为退休员工提供固定数量的金钱。在员工尚在工作时,按照相关法律,柯达必须先估算出所有员工未来退休金的总量(估算是在一定的精算假设基础上做出的:员工预期寿命、雇员离职率、报酬增长率等),然后再折合成现值(建立在预期通胀率,预期银行利率,预期资产回报率等基础上),这个现值会体现在柯达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项目上,柯达必须按计划为该负债筹款,每年筹款额不限,但每年已经筹得的资产总额不能低于一定的数量。这个筹得的资产是交由固定的信托人(trustee)来管理的,信托人每年用这个资产去偿付已退休员工的退休金并对剩余资产进行投资保值,柯达交给trustee管理的资金是不可逆的,柯达不可收回,这体现了美国对员工退休金的重视。另外,养老基金的业绩风险是由柯达来承担的,和trustee以及退休员工无关。

目前,美国更多企业是和员工签订的固定供款协议(defined-contribution)。这种协议要求雇主按照雇员当期报酬的一定比例立即供款到员工的账户,员工退休后拿到的退休金取决于本金以及该账户上本金的投资收益。

不管是固定收益型计划还是固定供款计划,都是企业和员工经过谈判之后签订的。

那为什么柯达会选择和员工签订固定收益计划协议呢?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一片繁荣,工会力量也很强大,美国劳联-产联不再推动由政府强制执行的全国范围内的社保计划,而是支持由大企业垄断企业建立的企业固定收益养老金体系。柯达在那时正是属于大企业,垄断企业。

这个体系的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企业能保证自己长久的高盈利,即便是通用、美航、以及柯达。

21世纪初,美国利率急速下调,使得养老金债务的现值激增,同时由于股市萎靡,计划资产跌价,许多公司的养老金资金面临严重不足,不少公司因此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这就是当时被美国媒体称为的“养老金危机”。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再次陷入低迷,“养老金危机”苗头再现。此前的通用险些因为养老金原因破产,美国政府的救助以及对退休后福利的极大削减才有了今天的新通用,美航(AMR)2011年11月底也是因为沉重的养老金问题而申请了破产重组,柯达2个月后步美航后尘。

通用和美航至少自身行业没有发生巨变,自身规模也没有极具缩减。柯达则要困难的多,其赖以生存的胶片行业几乎消失,企业规模也极具缩小。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鼎盛时期的310亿美元跌到如今不足1.5亿美元,销售额员工数量都不足鼎盛时期的五分之一,让目前的不到1.4万的员工负担其将近5万的退休员工的福利,柯达能怎么办呢?这种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呢?当年我国国企就面临这个问题。

目前柯达的养老金资金有多大缺口呢?根据柯达2010年的年报显示,柯达的美国养老金缺口只有2亿多,美国之外(主要是英国)的养老金缺口为10亿美元。顺便说一下,截止到2010年,柯达已经筹集了75亿美元左右的资金了,这笔钱存在指定的trustee处,不管柯达破不破产,这笔钱将一直存在那里,定期支付给退休员工,与柯达无关。

在美国,员工退休后福利(postretirement benefit)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养老金(pension benefit),另一部分为其他员工福利(other postretirement employee benefits)。前者为雇主允诺退休后支付给雇员的现金福利,后者则是雇主在雇员退休后提供给雇员的其它形式的福利,通常为非现金,包括健康护理(Health care)和人寿保险。

截止到2010年底,柯达的养老金缺口大约为12亿美元,其它员工福利缺口则大约为14亿美元,在美国,不管整体经济状况怎样,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如何,养老金通常是不可谈判的。与此相反的是,14亿美元的其它员工福利通常则是企业破产重组时首要要削减的负担,柯达已经在其网站上宣布不再继续支付其KERIP(Kodak Excess Retirement Income Plan)和KURIP(Kodak unfunded Retirement Income Plan)两项福利计划。另外,在美国,员工退休金是不可谈的。在英国,员工退休金也是不可谈的,但是美国企业Kodak是不是可以和英国退休员工就养老金问题谈一谈呢?在柯达的12亿养老金负债中,英国就占了8亿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柯达宣布破产重组时,英国方面最关注和最着急的原因。

顺便提一下柯达申请破产重组时其总资产为51亿美元,总负债为68亿美元。如果柯达能“妥善”的解决其养老金和其他员工福利问题,其负债或许能成功削减10亿美元以上,柯达当下的压力势必减轻很多,未来也更容易轻装上路。

柯达还有些什么?

柯达能否重生,除了柯达能否解决其历史遗留成本,另一关键点就是柯达还剩下什么?它凭什么生存下去?

柯达还有围绕胶卷和传统成像为主的传统部门FPEG(Film, Photofinishing and Entertainment Group)(破产重组前),目前柯达的传统业务收入仍然占总收入的25%。换句话说,柯达的数字化只有75%,这也是很多人批评柯达之处。纵观柯达近7年表现,7年6亏,但柯达的传统业务一直是盈利的,公司CEO彭安东也明确表示,只要传统业务仍然保持盈利,将继续保留它们。其实,柯达2003年宣布向数字化转型后,其策略就一直很清晰:不再向传统业务大额投资,用传统业务的利润和现金流去支持其数字化转型。

当然,柯达的传统业务正急剧萎缩,这当然不是柯达未来赖以生存的武器,但目前来看,传统部门至少还不是一个包袱,毕竟对于传统部门,它已经大量裁员,至少传统业务还在保持盈利。

在宣布破产重组前,柯达再次重组其业务部门,将原来的三大业务部门CDG(Consumer Digital Imaging Group)、GCG(Graphic Communication Group)和FPEG重组为商业部门(Commercial)和个人消费部门(Consumer),这次重组意味着柯达将继续裁员,也意味着不少原来业务将被停止或出售。果然,五天前柯达宣布,在2012年上半年逐步完成对数码相机、微型摄像机和数码相框的停产。

根据柯达出示的文件,柯达未来将专注于其有价值的业务。按照柯达的划分,其核心业务目前为零售系统方案(Retail Systems Solutions)、文件扫描仪(Document Scanners)、数码打印盘(Digital Plates)。2010年,其核心业务销售额为22.5亿美元,税前利润为2.1亿美元;2011年,其销售额为22.9亿,税前利润为2.14亿美元。可以看出,柯达的核心业务其实还是盈利的。

另外,柯达的四大高速增长业务分别为:消费者喷墨打印机(consumer Inkjet)、商业喷墨打印机(commercial inkjet)、工作流程管理和服务(workflow software&service)和包装解决方案(Packaging Solutions)。2010年这四大业务销售总额为10.6亿美元,税前亏损3.8亿美元;2011年,四大增长业务销售额为11.87亿美元,税前亏损为4.15亿美元。可喜的是这四大业务过去几年都以平均超过10%以上的增长率在扩张。柯达CEO彭安东面对投资者对其为什么仍在四大增长业务上投钱的质疑时表示,这四大业务随时可以扭亏为盈,现在投资是为了长期获得更大的回报。你信不信呢?反正我是有点相信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个人打印机市场,惠普、佳能、爱普生仍牢牢占据着市场。在商用打印市场,兄弟、柯尼卡美能达、富士施乐、京瓷、夏普、松下群雄割据。不论在哪个市场,柯达的占有率都不足10%。

  柯达另一资本就是其多达10000多项的专利。目前,柯达打算出售其中1100项专利,使其知识产权货币化也是其这次重组的一个主要目的。柯达284位合作伙伴对其1100项的专利的估计为22亿美元-26亿美元,如果这些专利最终售出一半,结合其甩掉的养老金负担,柯达资不抵债的状况或许就可以轻松逆转。2003年至今,柯达出售或授权使用专利的收入就高达30亿美元。2008年至今,柯达靠出售专利和打专利官司获得的收入就高达19亿美元,这说明柯达的专利还是很有市场的。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柯达能够成功的解决其养老金问题,如果柯达的专利卖的不错(10亿美元,为估值的一半),我相信柯达这只骆驼可以再次站起来。在站起来之前,柯达需要继续大规模裁员,需要继续出售其专利和资产,柯达也将无关记忆,无关照相。

 

 

 

 

话题:



0

推荐

马安越

马安越

8篇文章 11年前更新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8篇
  • 文章归档
2012年 8篇